距考试 约49天

预估日期:06月07日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教育文章>> 高三如何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高三如何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作者:tian750902

点击次数:16873    评分:9.0

高三如何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由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压力和高三学习任务的繁重,不少学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复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一次月考没考好、一道题目做不出来而沮丧、不安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能力。

有些同学感觉到学习效率较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的现象。这使某些同学比较郁闷,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成绩还能上去吗?高考还有希望吗?答案是肯定的,能!一定能!

那么如何在短暂的时间里快速提高成绩的,那就是少失误!何为少失误?少失误就是在考试中会做的的题能的满分,不会做的题能的部分分。

一、            会做的题得满分,不会做的题得部分分,尽量多得分!

二、            提高解题速度。

三、            积累训练应试技巧

调整心态,“怕”的字面含义就是“白担心”,高考不紧张才不正常,但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过自信也不能太满,平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还是要多问。

四、             

学生们进入高三后都抱着“拼搏一年,争取考个好大学”的希望,对自己都有比较高的预期,希望自己在一段时间的复习后能有质的飞跃。在经过半个学期的准备,学生们开始适应高三的教学模式,成绩也提高了不少,但是每个人的适应程度有快慢,进步的步伐也与预期目标不尽相符,这些不是一次期中考的表面成绩就能反映出来的。

 

分数成为让同学们今日欢喜明日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如何能够正确对待考试分数。既要读懂自己分数中所包含的有用信息,又要能够及时消除分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同学越考越好,但是,越来越怕考试,担心下次分数不如以前,这时要多从主观上认识分数,看到这是自己能力提高的结果;反之,成绩下滑时,多从客观上分析分数,找出错误的价值,这对稳定情绪很有帮助。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的分数呢?实际上小小的分数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

首先,分数是个很好的检验,通过分数我们可以确定是否偏科;并且一定要及早采取措施来提高偏科的成绩。

其次,它可以帮助确定学科的盲点,即经常丢分的地方,就说明这部分内容你掌握的不扎实,你需要把它作为知识盲点去学习和巩固,然后坚持每天解决一个盲点问题,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真正困扰你的问题变得很少了;

第三,从分数确定答题策略:

1)时间计划:有的同学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分数不高不是因为不会做或是做不对,而是由于做不完,所以时间分配就成了困扰该生的一个大问题,存在这类问题的同学要注意,每次考试都要做提前的安排,合理分配每种题型所需时间;

2)难易程度:难易程度的安排也很重要,切记要先做容易题,后做难题,如果看了半天还是没有思路,就要甩题了。当然这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一定不要盲目的空白甩题,具体的做法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进行共同探讨;

第四,确定答题技术缺陷:如果解题思路很正确但却总是拿不到满分,这就需要对答题技巧进行修正了;

总之,面对分数时,我们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数字大小表面,而是要试图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找到干扰我们成绩提高的各种因素,将其一一解决掉,最终实现提高成绩的目的。

 

抓好基础,掌握方法最重要

 

至于接下去的复习,邵晏老师认为当下学生们原则上还是要跟紧老师的复习计划,扎实打好基本功。由于近年来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绝大多数是基础知识,而每届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过关。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们一定要跟随老师步伐,立足课本,全面阅读教材,熟练掌握课本内容。

 

 

在熟练掌握课本内容,打好基本功后,学生们在接下去的复习中还要注意多归纳、多总结,多做“课外功夫”。邵老师表示,紧跟老师步伐不代表被动复习,学生们在前半个学期复习中体现出的一大弱点就是复习缺乏主动性,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薄弱的知识不知道归纳总结。接下去复习中,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实际考虑设立“错题集”,主动归纳。

 

 

另外,在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归纳总结的同时,学生们还要注意知识点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明确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开阔思路,能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年前我们进行的是一轮复习,目的是梳理记忆基础知识,开学后一周左右进入第二轮总复习,进入专题阶段,要求将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解决综合题中来,要求一轮复习扎实有效,因此有部分知识掌握不熟练的要借春节假期中马上补上自己落下的知识,掌握知识点并会用。总结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应该会对大家有用,将这些知识在寒假作业中试用练习,如果做到位,相信物理成绩会显著提高。决不能偷懒!一生的希望就在今朝,高三生哪有时间过节?!多一份努力你的大学就高一个档次,你的人生起点就高一个台阶!自己“现在不努力的话,以后想赶都赶不上”

       忍一时,益终生

 

 

如何少失误,我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学物理跟老和尚念经是一个道理,就是一个“悟”字

有的和尚念了一辈子经,最后也没有得道升仙,而有的和尚却能立地成佛。学物理也是这个道理,有的同学学了好多基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却不知它们的实质,应用条件等,这绝对是不行的。正确掌握物理概念,理论是运用物理知识的先决条件。对物理概念要咬文嚼字,深入理解,对物理定律要了解实质,懂得应用范围。如压力这一概念,”垂直”的含义万万不能忽视。电流定律公式有它的应用范围,切忌不能套用。如,”力是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第二:请同学们记住:题永远做不完,所以要及时总结做题心得胜过做千千万万道题

在平时做题中,有的同学在连续的两次作业中出现的同一知识点都出错了。这要注重平时训练,决不能在同一知识点上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那只能及时总结,比多做两道题强的多。大家都知道,在世界杯决赛前,每支足球队都会找几支高水平的球队打几场热身赛。在平日的训练中,大家不妨把每一次大型考试都当作是一次高考前的热身。每次考完后可从基础知识和做题心理两个方面总结考试的得与失。在心理方面,要认真回顾一下,本次考试是否全身心投入了?在考试过程中自己的注意力有没有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遇到难题时有没有慌张和思维紊乱?有没有信心不足、产生知难而退的想法?通过客观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争取下一次改进,但不要为自己扣上心理素质不好的帽子。

第三、 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坚信自己的复习是成功的,是有效的。缺乏自信、性格比较懦弱、学习中多次受到挫折的学生常常会自我怀疑,即使面对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问题,回答时也显得犹豫不决,这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不良情绪,干扰解题的思路。如果见到生题或难题更会心神不安乱了方寸,出现"克拉克现象"。而自信心很强的人往往不大会出现"克拉克现象"。所以考前的复习过程中要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注意老师明确指定、反复强调的内容和自己感到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扎实地复习后,感到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了,这样就能安下心来。考前要注意休息,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产生保护性抑制作用,会加重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所以临考前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听听音乐、打打球,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心情舒畅,以减少"克拉克现象"的产生。遇到难题或紧张时,还可以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以此来来稳定自己的情绪。 
  
所以,面对考试,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考试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根据我的经验,要在考试中取得佳绩,能力、智力、心理三个因素缺一不可。而心理因素有时会制约或推助能力和智力的发挥。在平日的训练中,我特别强调,大家做题时要达到"三练"的目的:即练能力、练思维、练心理。做题过程中力争做到平心静气、把握关键、突破难点。只要大家抓好平日的训练,考试时,就能做到信心十足,沉稳冷静,发挥最佳状态。 
对物理除了除了“雾里”憎恶压根没有别的感觉,怎么提高学习兴趣?答案只有两个字“坚持”。兴趣来自于成就感,成就感来自于不懈地努力和坚持。今天坚持多学5分钟,明天多坚持10分钟,原来这门课你也可以学得跟别人一样好,甚至更好。当然光坚持也不行,还要学会专注。

“重视考试”。实际上60%的人高考时并不能发挥真实的水平,这需要在平时进行“高考状态”的磨炼。备考阶段,自己只要有大块时间,就拿出高考标准试卷来做,每门科目每道大题用多少时间了然于胸,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正常发挥。

有同学给自己定的目标很高,但是美美想到总是受到打击,自信心就这么一点一滴的没了,弄得现在都要放弃了,不是放弃原有目标,是放弃考大学的目标!胸怀大志对有些同学来说徒添打击,同学们不妨根据现有水平重新定立一个比较合理的并且自己认可的目标,每次考试后力求对这目标更有信心,可以逐步增大目标,你的信心会重新建立起来的。

高考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考知识点,所以光记住每个知识点并没有多大用处。训练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才是复习的关键。“我的做法是在错题中‘淘金’。每当遇到自己做错的题,我会马上去找寻错因,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选?又为什么对正确的答案没有感觉?”

从错题中“淘金”以三思助延成功。

【一思:我为什么会做错】

高考复习,缪慧凌积累了好几本错题集,上面记载了每次考试中曾经“跌过跤”的地方,以及分析、圈注。“我常常仔细翻看,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犯错?’‘我在哪些地方老犯错?’”

前者关乎错误原因。事实上,所有的错题都离不开三类:第一类是题目非常简单,而我们在那一刻表现得特别愚蠢,这是粗心大意。第二类是拿到题目,两眼茫然,一点思路都没有,这是学艺不精,或者题目本身较难。第三类就是题目难度适中,论道理有能力完全能够做对,但是却做错了。

后者旨在掌握自己所犯错的类型,“对症下药”。比如,我仔细分析自己的试卷,发现有许多错误是因为审题不清而造成的。这促使我开始重视概念错误。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审题多么重要。因此在复习中遇到所犯的错误,首先要分析是否由于审题不清造成的,如果是,就要找出这种诱使你犯错误的“陷阱”。

【二思:怎么才能不出错】

在缪慧凌看来,对待错题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学习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如果只是把错题在试卷上标注,复习中偶然想起,随手翻看,这种方法看似节省时间,但是注意力极易被分散,复习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毫无疑问,整理错题,做错题集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方面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另一方面便于翻看。把错题集中记录到一个本子上,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再比照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边记边看,这样复习效果非常显著。

错题集的另一妙用是能够帮助你分析学科状况,哪个学科,记载下来的错误越多,就说明我对这门科目的掌握还有很大的不足,意味着需要调整策略,投入更多的精力。

建错题集,缪慧凌强调,这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身边有许多优秀同学,根本就不需要依靠这本本。”

但事实上,临近高考前,她还抽空把几个错题本集中在一起看,每个学科的错误都集中扫描一遍,每一次错误都牢记心头,用她的话说,简直就是“以最佳的状态打了疫苗”。

【三思:第一时间改错】

面对错题,缪慧凌说自己是典型的急性子,一刻也坐不住。

“不绕过,不拖沓,第一时间改错,然后迅速分析总结。”这是数学满分得主遭遇错题的详细应对策略。对此,她解释说,不绕过,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讳疾忌医,不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不拖沓,就是遇到错题,当场解决,不隔一段时间再吃“回头草”(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很可能遗忘,即使记得,也很难记起当初是怎样犯的错。如此对待错题,事倍功半)。而迅速分析总结,就是趁热打铁,对每一道错题都认真分析,研究出错原因,找准致错症结,避免再次犯错。

当你见到某种你从未见过的题目时,怎么办?先不要感到恐慌,你必须先多读几次题目,把题意弄明白,联想你学过的知识,方法,然后运用到题目中去。必须记住,所有的解题方法都是以前学过的,只是在不同的题目中方法不一样。

你要发现题目的特点,一些设置条件的规律,发现解题最适合的方法,这是长期做题培养出来的“题感”。

有的时候一道题有很多种解法,你不能仅满足于解出题目,而是要寻求最有效,最快速的解法。这样你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解其他题目(高考,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在解数学题的时候就要善于找捷径。特殊值法是最有用的方法,尤其是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和检查试卷的时候。

如果遇到很难考的数学试卷的时候怎么办?还是不要慌。想想:难考的试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样难考。然后步步为营,能得分的一定要确保得分,特别是对数学来说,计算一类的题目一定要一次做对,因为高考的时间很短,许多人根本没有时间检查,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就先放弃,先做后面的题,没准,后面的题目会给你之前的那道题提供解题思路。

还有,数学考试,大多数题目都设有几道小题,往往上一小题的结论可以作为下一步的条件来运用,比如立体几何证明题,如果上一小步你没有证明出来,你不妨把结论直接运用到下一步,运气好的话也会得分。

如果遇到那种难得你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题目,你就根据题目条件,把你可以得出的结论,能想到的公式都抄上去,能够得一些分数(考试时间足够时建议这么做)

说实在,数学要考满分是很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在同等知识水平条件下,考的就是你有没有细心,够不够全面。一道题目解完后,你要想想有没有可能出现其他一些情况,比如值域、斜率不存在一类问题,或者是数列的求和、求通项需不需要讨论等等。越是细节的地方越容易出错。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高考复习一定要充满信心,要学会自我肯定。不要轻言放弃。复习中,难啃的骨头一定要啃下来。而当你做出一道难题时,那种成功的愉悦是无法形容的。你甚至可以夸自己是天才,这绝非是骄傲,而是应对高考一种无往不胜的自信。

 

高三如战场,你选择怎样应战?一千个考生就有一千个答案。

高三冲刺,年级第一名、第一百名和最后一名,谁不是怀揣着自己的作战部署呢?如果你到现在还没有制定战略,不妨在这篇文章里找准位置,坐在不同的阵营中,《高考金刊》带着你,一起向前冲。

尖子生:向复习要效率

案例一 “踏实”型尖子

“我不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踏实一点的方法可能更适合我。”刚刚考上清华大学的肇嘉辉说起自己的备考过程,最强调的还是“踏踏实实往前走。”他毕业于一个市级重点中学,在年级里排名基本都在前十位,一直发挥很稳定。在复习过程中,他从不盲目求快,而是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这不是说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说各科的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我们做的题目都是精心研究、精心挑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目很多都是他已经掌握的,肇嘉辉却没有因为自己是优等生就轻视它们。“关键是听思路,可能你觉得这个题我会做,那就要思考它背后的思路是什么样的,这种解题的思路在其他类型的题目里有没有出现?”在听课过程中,尖子生注意的应该是方法上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地看一个个步骤和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把听讲解的过程,变成自己清晰地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很有价值。”如果漫不经心地对待这些课堂内容,自己一味去钻怪题、难题、偏题,将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尖子生在高考竞争中的优势,肇嘉辉有自己的看法。爱琢磨的他从进入高三就经常钻研往届高考题,他发现,尖子生之所以能和其他考生拉开距离,可能不是因为尖子生解题能力特别高,而是因为他们基础扎实,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正因为如此,肇嘉辉才成为了老师们的“忠实跟随者”,他对要面临高考的尖子生们说:“试试看用我的方法去听复习课,边听边思考,绝对很有效率。” 案例二 “和自己的脑子玩游戏”

张子涵考上复旦大学,老师和家长都不感到惊讶,不只是因为她的成绩向来排在文科班前五名,还由于她在复习过程中的高度自觉性和能动性。张子涵所在的高中是全县最好的高中,在这里,她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很“Top”的学生。但从客观条件来说,县重点高中师资条件和教学方法都比不上地区重点高中,更不要谈省级重点高中了。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她在学校里得到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更多的关注。根据文科生考试的特点,她给自己找到的方法是“联想式系统复习”。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子涵自幼在父母的培养下,文史功底扎实。“文科生的学习是比较强调积累和领悟的,所以我和个别同学能比大家走得快,也是正常的。”升到高三后,她发现老师设定的阶段性复习计划对她来说节奏太慢,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于是,她额外给自己提出“系统复习”的要求,主要是归纳知识系统,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她动手梳理了语文、英语、历史、政治这几科高中三年的知识体系,从大格局上作了整体的把握,以实现知识的贯通,并且检查是否有忽视与遗漏的部分,她在高三上期期末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她说,这种个性化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时候,张子涵就开始了自己“联想式的系统复习”,老师每解释一个知识点,她就去回忆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相关的内容,“一联想就是一大片。”然后对着整理好的文本来验证是否正确,讲解的过程,就变成了她与自己的脑子“玩游戏”的过程,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锻炼了综合记忆和表达能力。

■ 名师支招 尖子生在复习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表面上看,老师的授课和讲解太“浅”了。作为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的优等生,必须意识到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并不是“鸡肋”。“听讲”的意义在于必须突破“听”,要把这个过程变成考验基础与思维能力的“演练场”,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变被动为主动,找准自己在方法上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中等生:在被忽视中实现自我突围

案例一 期待突破

“我这样的中等生在学校里很没话题——在我们学校,中等生基本上都能考个二本,一本挺难的。上大学容易,要进名校却机会渺茫。我们属于被忽视的那一拨人。”卢俊升是师院附中的学生,才上高三。在学校里做个“不上不下”的中等生,卢俊升觉得有些“没劲”:“老师肯定盯着尖子生多一点,都想多几个人考上清华、北大这种牛校。另外,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得到的注意也比我们多一点,怕他们泄气呗。”卢俊升一方面希望自己能进重点,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握,“你说,要是我去找老师谈,他会不会用心帮我分析?毕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谈到未来一年的复习冲刺,卢俊升打算以老师的授课和复习进度为准。他是这样分析的:自己本身没有很强的挑战难题的能力,基础知识过关,但不是特别扎实,还是跟随老师好。“都说高考时,难题只占总题量的20%。突破中等题,拿好中等题的分数,保证考个过得去的大学吧。”卢俊升的目标很谨慎,但他表示特别渴望能有机会和老师沟通,想知道老师怎么看中等生的潜力和上升空间。“我自己当然要努力的,一旦老师肯定我的后劲,多告诉我一些突破自己的方法,我肯定会更努力。”

案例二 “重视双基,重点专练”

吴章辉拿到厦门 大学的通知书后,他的父母特意把家教老师请到家里小聚庆祝。对于这个让父母有些意外的好成绩,吴章辉自己并不觉得惊异,他认为这是由合适的计划带来的必然结果。“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虽然成绩中不溜秋,但老师还是没办法忽视我,我有冲劲。”吴章辉理解中等生身份的“尴尬”——忽略并不代表老师不关爱中等生,往好的地方想,“老师对我们应该还是挺放心的”。回顾刚结束的高三生活,吴章辉给像他一样的中等生支了一招:“激励自己,树立目标,让自己兴奋起来。”中等生在班级里容易感觉什么都很“平”,备考的心态没有起伏,平淡无奇,默认了自己相对被忽视的境地。吴章辉觉得,这是中等生复习最大的瓶颈。“中等生也可以培养好的状态,你就想,我把基础巩固了,分数就有了保证。在这个基础上重点突破,增加自己的得分点,可守可攻,一旦攻出去赢了,自己就赚了。”吴章辉的学习方法很明确——重视双基、淡化偏怪、针对训练、重点专练、掌握扎实的解题技巧。同时,吴章辉还有自己的独特一招:他分科目列表,将自己最有把握的知识、基本掌握的部分以及最薄弱的环节都陈列在表格上,不断发现不断补充,形成一个个性化的表格。“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起,争取拉高到一定程度。”例如,吴章辉“最不保险”的作文部分,从高一上学期开始,吴章辉就请父母为自己找了一个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每周一次补习,分析自己写过的作文,系统地强化训练。“以前写作文经常离题,只得十几分,半年多以后慢慢提到中等偏上的分数。”高考时,作文果然没有拖他的后腿。

■ 名师支招 面对着几十名学生,高三任课老师纵然想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阶段性进展,也是相当有难度的。这样的情况下,位于中间层的学生相对容易被“忽视”。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注意,也渴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中等生来说,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缺乏强烈的突破精神,比如寻找学习方法时的困惑等等。我们给中等生的建议是,要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强个性力量,扬长补短。在复习过程中,中等生可以适当向家庭寻求帮助,让父母起到激励和配合的作用,共同来寻求突破。

后进生:态度决定你的一切

案例一 学习兴趣在于培养

“我的成绩太差了,现在对我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能考上一个好点的专科学校。”周正是个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他其实很在乎高考,也在乎高三复习,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高三冲刺复习直接决定后进生能否“脱后而优”,可以说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谁不想牢牢抓住呢?周正为了提高成绩,买了很多的参考书、习题集,可就是不见起色。他也专门找老师谈过几次心,老师给他的建议是:精选精练,要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不要把过多时间放在高难题目上,有时要舍得放弃。对做过的题目,一定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查漏补缺、举一反三。

周正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喜欢足球,米卢倡导快乐足球,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周正现在对于高考,也是这种心态。“我现在就是按别人介绍的学习经验,经常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做到’;在复习中,从可以看懂的、有能力做的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培养学习的兴趣。我知道,高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态度嘛。”

案例二 放弃高难题目

余婷婷不喜欢她的班主任老师,总觉得老师歧视她,“老师经常说我们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参加高考也是拉低学校的升学率,还不如不考。哼,我就是不让她称心如意,我偏要考。再说,我还想继续读书呢。”不喜欢老师的她,听课积极性比起其他同学来大打折扣,课堂效率自然也不高,不过她暗暗制定了一套自学计划,还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余婷婷最近在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大纲,确定各科的考试范围、题型、难度和重点。根据考纲,她准备在复习中有所舍弃,那些比较难的部分,她要暂时搁在一边,还是先从基础做起,她的口号是,把能拿到的分全部拿到,不能拿到的,不去奢望。“反正我的水平有限,我想考取的,也不过是很普通的学校,那些难题,就留给尖子生去解答吧!”

■ 名师支招 对于后进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两军对垒,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鲁莽,是自信、勇敢。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垒,你怕了,败下阵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高考,与其说是和其他考生对垒,不如说是和知识对垒,和自己对垒。而对垒中,完胜的最首要条件就是自信。然后,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假设你的学习态度非常被动,对生活悲观失望,那等待你的将是什么呢?不用说,那将是一个非常恐怖黑暗的世界。所以,现在从改变态度开始,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控能力,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良好情绪中。平时课堂内外学习讨论,要积极主动地融入,丢掉所谓的“面子”,虚心求学,争取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促成良好习惯的形成。记住,高考中最美的弧线不是优等生们划出的,而是你们!

偏科生:各科复习讲究均衡

案例一 “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李强在他们班里有“理科小王子”之称,同时,他还有个绰号叫“英语小跛子”,足见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生。他愤愤地说:“这完全是智商问题,做数学物理,我就是有兴趣、有动力去探究问题。但是要我背单词、练听力,我再怎么强迫自己,也效果不大。最害怕的是英语老师的提问,因为我总回答不正确。”李强认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偏科的情况,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那些怎么学也学不好的科目,干脆别学。他最认同的是韩寒的一句话:“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全面的平庸。”可牢骚归牢骚,高考可是不能马虎的,英语也是无法忽视的。李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这可是全国重点,要是英语成绩差了,怎么考得上?

因此,进入高三后,李强请了一个英语家教,是外国语学校的大学生,每周来给他补习两次英语。家教老师为他制定的复习计划是:每次补习只抓两个知识点。要求李强在补习之前把自己从前与之相关的错题找出来,再好好想想,为什么错?现在做这题目还会不会出错?用老师的话说,这叫“找准敌人,逐个击破。”

案例二 一科也不能少

“我本来都打算放弃数学了,我想的是,在可支配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再多花时间去复习数学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再说了,还不见得有用处呢。可就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我们数学老师好像看出来了,他专门把我抓到办公室去‘批’了一顿,让我很受感动。”秦嘉嘉现在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回想起自己的高三,可谓感慨万千。她是个文科生,和很多文科生一样,数学成绩不好,高二下期开始,一直在及格线徘徊。就在高三上期,她认定了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想要放弃数学,把时间用来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就在这时候,她的数学老师找上门来。老师说,他认为秦嘉嘉是个很聪明、很有潜力的学生,数学成绩不好,那只是暂时的,千万不要放弃数学,要想考上好大学,一定要各科均衡发展,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建议她只买一本参考书,多做典型题型,在复习的起始阶段,放慢做题的速度,一边做一边想,解答这道题还有别的方法吗?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还会较多地出现在哪些题型里呢?这样一边做题,一边累积成就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不知不觉加强……秦嘉嘉按老师教的去做,果然很有成效。她现在已经把数学老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了,还时常写信向老师汇报大学生活呢。

■ 名师支招 对于偏科生来说,首先要树立信心,减少因偏科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对较弱科目的恐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人说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学天天盯着这块“短板”惶惶不可终日。但其实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我们手头的优势科目并不会像木桶里的“长板”那样没有作为,他们也是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做到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如果偏科生连原有的阵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在巩固阵地的同时,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复习方法,优化各个学科的复习时间。倘若理科强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适量练习题的办法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再大量操练,以节省时间多背单词、词组、语法以及语文名句,多做古文阅读,提高这种长线科目当中能够相对快速见效的题型的水平。如果是文科强理科弱,那么在冲刺阶段更应注意对文科知识结构系统的梳理,保持稳定性。对理科的攻坚切记不可盲目多做题,这样反而会导致知识系统的混乱。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题型,牢固掌握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从对知识“点”、“线”的巩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较新较灵活的题目时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脚乱、心惊胆战。

 

 

 

一、自信。成事者皆自信。无论学生原来学习成绩如何,提高高考成绩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并相信这个目标是努力后可以达到的。我见过许多原来读书不太好的学生,一般考试分数不会超过70(150分制),他们开始的目标是“考到三位数”,即100分。这个100分只相当于100分制中的60几分,刚刚及格,但我却为他们叫好。因为他们这种目标不是盲目的异想天开,是跳一跳可以达到的,表示他们还有自信。可别小看这份自信,它换来的绝不仅仅是100分,而是在高考中的跨越,最后的成绩往往远高出他们的预期。

二、信师。如果说自信是成功的开端,那么对教师的信赖就是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一个与自己的老师格格不入、常常鸡蛋里挑骨头的学生,表面上是与老师过不去,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否定,是担心自己花了力气而无法取得好成绩,是一种对压力转移的消极方法。高考复习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影响自己的复习,还会影响同学、教师的努力。信师本身就是对自己选择的一种肯定。教师能力虽有不同,但对教材知识的把握一般而言在整体性、系统性上总比学生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视角也较学生多,积累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规律性。高三的复习是对两年多教材学习的回顾,信师才会信教师的方法,才会自觉运用教师所教的方法,比较轻松地掌握高考内容。省下了时间,也提高了自信。

 

实在做不出来不要死抠住不放,写上公式就能相应得到一定分值,把时间留给前面的基础题才是聪明的做法。

给此文章动态评分

动态评分:
使用说明
查看你感兴趣的文章,还可以对文章进行评分,获得更多经验。特设进步故事和经典学习计划等,与大家分享学习中的乐趣和经验。还可上传好的教育文章,获得积分和经验,文章越好,积分越多。